來源:e家政 日期:2016-07-30
家政O2O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、面臨的機會與挑戰,e家政迎來全新的互聯網家政服務。
一、行業趨勢與發展原因分析
(一)這是個新興的市場,且高速成長著
相關資料統計,國內家政服務市場總規模2015年已經突破1萬億人民幣,卻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,還在以每年30%的速度增長,足以成長幾家上市公司及百億美元級的公司。
(二)發展三大原因:用戶需求、行業不足、資本推動
1.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是主因
近年來,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家庭經濟水平的提高,提高了社會大眾的消費能力和支付能力,讓用戶具備享受各類服務的經濟基礎。而人口老年化及獨生子為多的家庭架構等人口結構原因,導致出現巨量的家庭服務需求;同時家庭角色分工日益現代化如家庭女性職業化現象,越來越多家庭愿意把“家庭服務”分包出去。巨量的需求推動著“家政”的行業發展。
2.“家政O2O”因傳統家政服務的不足
而生傳統家政行業發展較遲,各方面都不成熟,出現了價格亂、服務差、信息不透明、中介坑人等現象,讓很多家政服務提供者——“阿姨”及服務消費用戶有各種的埋怨。埋怨之處即市場。
3.資本開始進入,推動家政O2O創業
面對這個飛速成長的市場,2013年起開始有新思路的創業者闖進來,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嘗試解決這些問題。2014年-2015年的互聯網O2O投資風潮把家政O2O行業也推熱了,資本推動家政O2O的發展,曾一度滿天飛的“補貼”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市場教育。
二、行業機會與挑戰
(一)挑戰
家政O2O,縱有資本青睞,表面市場熱鬧風光,可內里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,家政O2O企業面臨的每個挑戰都不是一般小的困難。
1.用戶需求個性化,服務難以標準化,服務質量不穩定
對于一個企業來說,一般而言,規模效應及邊際成本原理之下,生產同一款產品100個比生產100個不同的產品成本要小。在家政行業,因為每個服務的家庭環境不同,以及不同家庭主人心中的“服務”標準不同,所以需求十分個性化。對于家政服務提供商來說,在保證服務質量情況下,標準化服務是巨大的工程,因為這不是簡單生產一個工具出來的問題。而是人的問題,平臺方要以各種方式培訓家政阿姨來統一標準。
2.剛需但使用頻次低
不同于衣食住行等基本性的需求如此高頻,如打車軟件,一個上班族一個月可能也會用上幾次。可家政服務,對于大多家庭來說是以低頻的“事件”驅動的。如新年,可能請上家政阿姨清潔一次;孩子出生了,需要請月嫂等。低頻的消費意味著,用戶獲取及維護成本高,用戶價值較低,用戶價值有待挖掘。
3.“得阿姨得天下”,得阿姨不容易
傳統家政行業,有“得阿姨得天下”的說法。整體市場呈現供不應求,供不滿求的情況。說得更準確點是,市場上缺少“高服務水平的家政阿姨”,這些阿姨深受市場的歡迎。在傳統家政也難找到這些阿姨,而在家政O2O“得阿姨”更難。好的阿姨一般都已被家庭“包”了,阿姨們根本不愁工作,所以也沒有依賴家政O2O的必要。很幸運找到阿姨,順利進行培訓服務,接下來需要考慮是阿姨的用工成本(合同員工還是正式員工)。美國家政O2O鼻祖Homejoy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摔倒而死。
4.O2O行業通病,容易跳單
O2O一端是在互聯網產生連接,而另一端則在線上實際產生接觸。這就很難避免阿姨直接和消費者私了甩開平臺的問題。部分平臺采用經紀的模式來規避,這導致公司的運營成本。同時如果家庭主人滿意,當二次服務時跳開平臺,直接便可與阿姨聯系。
5.家政服務有風險,用戶決策路徑較長
家為私人性空間,所以當選取家政服務時候,大多人傾向是熟人性推薦、關系式推薦,然后進行面試挑選。當這個條件不存在的時候,才會轉向尋找中介經紀人,或者家政O2O平臺。在現時的家政O2O的評價信息系統難以形成用戶決策鏈,而一些平臺上線保險體系及經紀人模式有效,但大大增加運營成本。
(二)機會
1.信息流通優勢,去“中介化”成趨勢
O2O其重要特點是,通過互聯網通訊技術加快信息流通,隨之是信息流(商業流)的效率提高。家政O2O,以互聯網或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平臺(如APP或微信公眾賬號)作為信息公開查詢平臺,打破傳統家政行業對阿姨信息等信息的封鎖,實現買方和賣方的信息對稱,這才是合理健康的市場運作。
2.盤活更多社會“閑置”的服務資源
傳統的家政行業,家政阿姨是等通知去工作,是一種被動性接受工作的。如今家政阿姨可以自行選擇工作,為最大獲利,促使家政阿姨把空擋性時間也尋找合適的工作。這樣便盤活了存量性的資源,讓人發揮更為完全的工作效能。另一方面,家政O2O這種共享性經濟的商業模式,能吸納社會中閑置的勞動力加入到家政阿姨大軍中,填補家政的用工缺口。
3.未有巨頭壟斷,或能成BAT產業鏈的一個環節
家政行業市場容量巨大,但如今仍未有一家獨大的情況,或將浮現出幾個巨頭企業。這些都即有可能成為BAT產業鏈的一部分,即被注資或被收購了,上演又一個“滴滴快的”的商業神話。